由 2010 年香港實施標籤制度後,食物的包裝上必須貼上或印有營養標籤,列明食物的能量及七種指定的營養素含量,包括蛋白質、總脂肪、飽和脂肪、反式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糖及鈉。雖然實施了六年,但仍有不少人為食物包裝上的標籤感困惑。1. 忽略食用份量都市人在閱讀營養標籤時,經常會有以下的疏忽,例如以 A 品牌的餅乾與 B 品牌的餅乾作比較,卻沒有仔細留意標籤上的食用份量,就算計算出同樣的總脂肪含量,若以每 100 克或每食用份量(每盒餅乾內藏 4 包獨立包裝,每包 3 塊,約 30 克) 計算,結果已有明顯的差別
2018-09-16